跳到主要內容

師生共讀文章 / 陳幸蕙昨日遺書

陳幸蕙《青少年的四個大夢.昨日遺書》(台北:爾維,二○○三年)

 

要什麼,便應耕耘什麼,付出什麼!

把那具微有故障的三洋牌手提式收錄音機往床上重重一摔後,你恨恨地說:「打死我也不會去修它!」氣憤難平的餘音回盪在四壁。底下的故事,接著,會怎樣持續進行呢?──為了收錄音機出了點小毛病,這兩天,你已經好幾次向父母提出汰舊換新的要求,乾脆讓你買一套音響算了。

「只要實用型就好了,不必豪華型的。」你說:「我這已經很替爸媽著想了呀!」但是,在確定收錄音機還可以修復的使用的狀態下,你父母並沒有答應你的請求,於是,那倒楣的聲音盒子便成為你出氣的傢伙了。你不免想起班上同學是何等幸運?平時在家總是要什麼有什麼。「人家父母都那麼慷慨大方!」你強調。言語間一再充滿了「別人的爸媽能,為什麼我爸媽就不能?」的質疑與怨懟。

我忍不住玩味你所說「要什麼,有什麼」的無缺狀態,並且思索:那是否真是一種可羨的人生幸福呢?

記得兩年前,一則令人感慨的新聞曾報導:某位富商所鍾愛的獨子留書自殺了。在一封題為「昨日遺書」的簡短告白中,那年方十八的少年,以非常蕭瑟的語氣,說他從小到大,總是衣食無缺。該吃的、該用的、該玩的、該享受的,都已擁有過了,在活下去也不過如此!人生既已成為一種乏味的存在,還有什麼樂趣可言?……。於是,悲愴少年以終結生命的方式,向我們說明了「要什麼有什麼」其實是一種真正的人間悲劇!

而當一個人的物質慾望被無限滿足之後,或許,我們真的反而會失去幸福的感覺吧?因為我們已成為一個難以被取悅的人,並且,開始視許多事為理所當然,終至喪失了珍惜、感謝的能力!由自殺少年,我也不免想起不久前,一位前途看好的留美碩士與一位保齡球國手,為了一夕之間致富,不惜犯下綁票鉅案的社會新聞。

那麼,「要什麼有什麼」的另一個危機,是否便是很容易使人成為一個「只問結果,不問過程」的功利主義者?喜歡立即的滿足,卻輕忽了在追求過程中所必須投注的努力呢?因此,單調乏味且危機重重的「要什麼有什麼」其實並不可羨,我們該確立的是「要什麼,便應耕耘什麼,付出什麼」的價值觀!這樣,對於得來不易的事物,我們才能充分體認它的可貴,才懂得加以珍惜,也才能真正享受擁有它的樂趣。

當然,渴望音響而不可得,確實是一種「欠缺」,但,相對於那位消沉自殺、留下昨日遺書的十八歲少年而言,這卻是一種求之不得的「幸福」,並非遺憾呢!

因為,欠缺,使我們對未來有所盼望、有所追求,也有所想像。而這些,都使人生成為一段真正值得期待的過程!欠缺,因此,都是一種值得我們靜下心來細加品味的生命狀態!

如果想通了這層道理,那麼,接著,底下的故事會怎麼持續進行呢?

重新拾起那無辜的收錄音機──相信不久後,我將在電器行的修理部門看見你。

 

 回師生共讀首頁   

 

  請閱讀上文後,回答以下問題

1.     每個人都有過「欠缺」的經驗,請寫出自己曾經有的「欠缺」經驗,並說明當自己

想要的東西沒有辦法立刻得到時你是怎麼說服自己

 

 

 

 

 

 

 

 

 

 

 

 

 

 

 

 

 

 

 

 

 

 

 

 

 

 

2. 請問為什麼文中說「欠缺」也是一種幸福?

 

 

 

 

 

 

 

 

 

 

 

 

 

 

 

 

 

 

 

 

 

 

 

 

 

 

 

 

 

 

 

 

 

 

 

 

 

 

 

 

 

時間類別單位標題發佈點閱
跳至網頁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