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課程講義 / 高二

第八課   詞選

*詞的介紹與流變

(一)體製

文學地位

為宋代文學的代表。

名稱

1.由詩演化而來,所以稱( 詩餘 )。

2.句子長短不一為詞的主要特徵,所以稱( 長短句 )。

3.原為配樂歌唱而作,所以也稱( 曲子詞 )、( 樂府 )。

4.依詞牌(詞譜)填詞,故稱( 倚聲 )。

形式

1.(1)詞調分兩段的為最多,稱「雙調」。前段稱「上片」或「 上闋 」,後段稱「下片」或「 下闋 」。

(2)有些小令不分上下,單獨一片,稱「單調」。

2.58字以內為( 小令 ),59字至90字為( 中調 ),91字以上為( 長調 )。此以大約而言,分類仍與樂曲有密切關係。

格律

詞須合樂,每種詞調都有規定的片(闋)數、字句、平仄、用韻要求,必須遵守格律填詞,不可加( 襯字 )

 

 

(二)流變

時代

說明

代表詞人

盛唐

詞風高古淒怨,頗具藝術價值。

( 李白 )〈菩薩蠻〉、〈憶秦娥〉為「百代詞曲之祖」。

中唐

1.開始依胡曲、里巷之曲譜作詞。

2.具音樂效能、藝術生命。

韋應物、白居易、劉禹錫、張志和等詩人亦有詞作。

晚唐

五代

※花間詞

1.後蜀趙崇祚編有《 花間集 》,收錄晚唐五代十八家作品,為詞集之祖。

2.充滿對女性外貌、情感的描寫,作品溫柔委婉,濃豔華美,堪稱女性化的文學典型。

1.晚唐( 溫庭筠 )被尊為「花間鼻祖」,另有牛希濟、歐陽炯等人。

2.後蜀詞人首推( 韋莊 ),被尊為「五代詞人之首」,善用白描筆法表現纏綿情意,詩風清麗溫婉。

五代

南唐

1.以宮廷歡樂生活為主,風格極為豔麗溫馨。

2.後主( 李煜 )詞風以降宋為界,國亡前所作大多華麗溫馨;國亡後多寫亡國之痛,哀怨淒絕,感慨至深。

3.王國維《人間詞話》:「詞至( 李後主 )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變伶工之詞而為( 士大夫 )之詞」。

1.中主李璟、後主( 李煜 )並稱「南唐二主」。

2.後主( 李煜 )被譽為「詞中之帝」。

3.南唐( 馮延巳 )為詞清新秀美,開北宋一代風氣。

北宋

初期

1.短調小令為主。

2.承花間遺風,風格清新婉約。

3.重言情。纏綿而不輕薄,辭華而不淫靡。

北宋詞家最早當推( 晏殊 )其後( 歐陽脩 )為大家;尚有晏幾道,專攻小令。

北宋

中期

1.突破小詞格局,發展長調慢詞。

2.採用鋪敘手法,刻劃精微,情景交融。

3.以描寫都會或市民生活為主,語言通俗。

1.( 柳永 )是第一個大量創作慢詞的文人,其作品極受民間歡迎,傳誦廣遍,有「凡有井水處,即能歌柳詞」之說。

2.張先因有「雲破月來花弄影」等三句善於寫「影」的名句,故有「張三影」之稱。

1.從為歌唱轉而為文學而作,賦予詞獨立的文學生命。

2.突破「詞為豔科」之約束,以詩為詞,擴大詞的範疇與格調,稱「詩人的詞」。

以蘇軾、黃庭堅為代表。蘇軾以弔古、懷舊、記遊等各種題材入詞,擴大詞的題材範圍,開創了( 豪放 )詞風。

北宋

後期

1.針對蘇、黃等人詞偏離音樂的缺失,重新倡導歌詞,注重音律,精鍊字句,稱「樂府詞」。

2.詞本以婉約抒情為正格,稱「詞人的詞」。

1.由賀鑄始,( 周邦彥 )集宋詞之大成,女詞人( 李清照 )作結。

2.周邦彥精通音律,為「詞家正宗」。

南宋

前期

1.南渡初期,詞人滿懷悲憤,為求一吐而快,以文為詞。

2.此時詞具有反映時代的特色,語言平易通俗。

3.風格豪放,慷慨激昂,寄物寓情,時存恢復之志。

1.( 陸游 )、( 辛棄疾 )、張孝祥、劉克莊、朱敦儒為代表。

2.( 辛棄疾 )繼承蘇軾豪放詞風,題材更加多樣。

南宋

後期

1.南宋末年偏安局面已定,詞復為笙歌宴遊之工具,與音樂緊密結合。

2.講究格律、崇尚古典。

3.雕琢字句,唯美哀怨。

姜夔上承周邦彥,下開格律詞派。此時期的代表詞人有:吳文英、張炎、史達祖。

 

(三)著名詞家

詞家三李

李白、李煜、李清照

詞中之帝

李煜

詞中之龍

辛棄疾

愛國詞人

辛棄疾

以文為詞的代表

辛棄疾

詞之集大成者

周邦彥

婉約派的代表

秦觀、李清照

豪放派的代表

蘇軾、辛棄疾

格律派的代表(詞家正宗)

周邦彥

開北宋詞風

(南唐)馮延巳

 

(四)詞史之「最」

最早的詞作

李白〈菩薩蠻〉、〈憶秦娥〉

詞集之祖

《花間集》(五代後蜀趙崇祚所輯)

花間鼻祖

溫庭筠

最早被稱為「詞人」者

溫庭筠

慢詞之祖

張先(或曰柳永)

豪放詞風之祖

蘇軾

以詩為詞,予詞作子題的第一人

蘇軾

最早的女詞人

魏玩(曾鞏之弟曾布的妻子)

最早享有盛名的女詞人

李清照

閨秀詞人第一

李清照

 

*婉約派和豪放派

(一)說明

派別

說明

婉約派

1.典麗婉約為宋詞的主流風格。

2.內容:多為男女情愛、傷春悲秋、離恨相思之作。

3.代表作家:歐陽脩、柳永、秦觀、( 周邦彥 )( 李清照 )

豪放派

1.豪放雄壯為宋詞的變格。

2.內容:多為弔古感懷、寄寓諷世或表達愛國情操之作。

3.代表作家:( 蘇軾 ) 辛棄疾 、陸游。

 

(二)風格比較

 

婉約派

豪放派

抒情態度的不同

不直接表達情感,而是採取間接迂迴的路線,委婉曲折,含蓄不露。

明快爽朗,直接了當。

寫作題材的不同

對人生共同具有的感想與印象,多寫傷離意緒,往往情意纏綿。如:豔情、閨情、鄉思、別愁、悼亡、嘆逝(感嘆時光飛逝)、寫景、詠物。

多是個人特有的感遇。如:詠懷、懷古。

表現美感的不同

意境纏綿,充滿陰柔的韻味。

氣勢磅礡,充滿陽剛之美。

 

 

*近體詩與詞的比較

 

近體詩

異稱

( 今體詩 

詩餘、曲子詞、樂府(歌詞)、長短句、倚聲、填詞

分類

1.絕句

2.律詩

1.( 小令 :58字以內

2.( 中調 :59至90字

3.( 長調 :91字以上

盛行時代

句式

1.絕句每首四句,律詩每首八句

(八句以上為( 排律 ))

2.各分五、七言

長短句,字數不定,皆依詞譜

用韻

( 偶數 )句末字押韻,一韻到底,不能換韻。平仄不可通押

句末押韻,韻位視詞調而定。平與平押,上、去與上、去押(即上、去可通押),入與入押

平仄

只分平、仄二聲

早期只分平、仄,後期則有分平、上、去、入四聲者

篇章形式

不分段

分段,叫做「( 片(闋) )」,也叫「疊」。最多可分四段

內容

以抒情寫景為主,也可敘事說理

只宜寫景抒情,唯豪放詞人如蘇、辛能用以說理

語言

較雅馴,接近文言

較淺白,接近口語

境界

莊重開闊(詩莊)

婉約柔媚(詞媚)

與音樂的關係

可以吟誦,不可配樂歌唱

可以配樂歌唱

 

*書信的代稱

類別

由來

相關詞語

與「書」相關

古代「書」、「信」有別,「書」指函札,「信」指使者。

書信、書疏、音書、書簡(原指盛書信的郵筒)、書牘、八行書(舊時信件每頁八行)

與「札」相關

原指古代書寫用的小木簡。

信札、札翰。

與「函」相關

原指信的封套。古代寄信用木匣子郵遞,這種匣子叫函。

函件、來函、公函。

與「尺」相關

古時書函有一定規格,長約一尺。

尺書、尺牘、尺一、尺翰、尺箋、尺素、尺帛、尺紙。

與「雁」相關

古代傳說鴻雁能傳書,典出《漢書‧蘇武傳》。

雁書、雁帛、雁足、雁信、雁音、魚雁。

與「魚」相關

因古人常將書信結成雙鯉形,或將書信夾在鯉魚形的木板中寄出。

魚書、魚素、雙魚、雙鯉、鯉魚、魚雁。

與「玉」、「瑤」、「華」相關

「玉」、「瑤」、「華」都是對人的敬語,所以常用來尊稱他人的來信。

玉音、玉札、玉函、瑤函、瑤章、瑤簡、華翰、華簡。

 

 

 

 

*一字多義比較

字形

字義

詞例

() 再、又

才下眉頭,上心頭。

() 倒、反

君子無所爭,下棋是要爭的。(梁實秋〈下棋〉)

() 推辭

之不恭。

() 退

1.感我此言良久立,坐促弦弦轉急。(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2.黑色潮水如兵敗般,一下子就退到遠遠外海。(廖鴻基〈黑與白——虎鯨〉)

() 但,表示轉折相承

老師對他的報告雖不是很滿意,還能接受。

() 置動詞後,相當於「掉」、「去」、「了」

1.君王天下事。

2.、拋

可憐

() 可惜、可嘆、令人惋惜

1.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可憐白髮生。

2.可憐夜半虛前席,不問蒼生問鬼神。(李商隱〈賈生〉)

() 令人憐憫

自從進了你家門,這十幾年,不知豬油可曾喫得兩三回哩?可憐可憐!(吳敬梓〈范進中舉〉)

() 哀憫

可憐漢室天下,四百餘年,到此一旦休矣。(《三國演義》第二回)

() 惹人喜愛

借問漢宮誰得似,可憐飛燕倚新妝。(李白〈清平調〉三首之二)

() 令人羨慕

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憐光彩生門戶。(白居易〈長恨歌〉)

 

 

*延伸閱讀

    虞美人    李煜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闌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語譯:春花秋月何時才能結束呢?過去的事情還記得多少?昨天夜裡,東風又一次吹上我居住的小樓。明朗的月色中,不忍再去回想那已無法再得的故國。

那座有雕花欄杆、玉石臺階的宮殿應該還在,只是我年輕的容顏已不在了。若問我心中究竟有多少憂愁?就像那春天滾滾東流的江水,永無止盡。

說明:此詞作於宋太宗太平興國三年(西元九七八年),是李煜的絕命詞,內容表達了強烈的故國之思。全詞以問起,以答結;由問天、問人而到自問,作者綿長無盡的愁思貫穿始終。「春花秋月」等美好事物,只會勾起作者物是人非的悵惘,凸顯他囚居異邦之愁。下片首二句是華美的宮殿與凋殘人事的對比,在這變與不變的對照中,又該含有多麼沉痛的感慨!結句「一江春水向東流」,是以水喻愁的名句,以提問的形式出現,意在突出這「愁」的形象,含蓄地顯示出愁思的長流不斷,無窮無盡。此詞純用白描,不事雕琢,直抒胸臆,情感激盪,詞雖短小,是流露至情至性的血淚文字。

 

    聲聲慢    李清照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戚戚。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 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語譯:我獨自一人尋尋覓覓,眼前卻只有冷冷清清的環境,不免讓人感到悽涼酸楚。在這忽冷忽熱的時節,最難保養身體。兩三杯的清酒,怎能抵擋秋夜驟起的寒意?仰頭望見大雁飛過,因而感到傷心,北雁又南飛了,見到這情景真是令人傷心啊!雁兒雖是舊時相識,但昔日伴侶卻已不在身旁。

  滿地都是凋零衰敗的殘菊,如今誰還有心意採摘?百無聊賴守在窗前,獨自一人要如何熬到天黑。細雨滴落在梧桐葉上,點點滴滴直到黃昏時分。眼前這般光景,又豈是一個愁字可以形容。

說明:此詞是李清照晚期孀居之作。開篇以十四個疊字起筆,堪稱千古奇句。「尋尋覓覓」寫行為,「冷冷清清」寫環境,「悽悽慘慘戚戚」寫心情。再以深秋氣候的多變,突出心情的煩悶難熬。於是詞人以酒澆愁,卻難敵秋風襲人,更增添濃濃新愁。詞人見大雁南飛,勾起對故國、故鄉及往昔的追懷,與眼下的孤淒處境構成強烈的反差,並由此勾起對丈夫的思念。下片詞人以殘菊自喻,寫出自己漸入老境,孤單無依,「如今有誰堪摘」,暗含與往昔的對比,慨嘆國家及身世的滄桑巨變。一連串的景物引發詞人的悲傷,發出了「獨自怎生得黑」的呼告。外頭打在梧桐葉和石階上的雨聲,其實更打在詞人的心上;「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詞人無限的悲涼呼喊噴湧而出,感情和意蘊皆達到了頂點。這首詞通過一系列深秋景物的反覆渲染,層層疊加地表現出李清照晚年孤苦無依的處境和淒慘悲涼的心情,其中有對自己身世的慨嘆,也反映了靖康之變後的社會劇變,可以說從側面寫出了時代的悲劇。

 

    青玉案(元夕)  辛棄疾

  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寶馬雕車香滿路,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 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語譯正月十五元宵節的晚上,燈火在東風的吹拂下閃閃搖搖,像是黑夜中燦放的千樹銀花,又像是被吹落的滿天星雨。華麗的馬車在路上來來往往,香氣彌漫著大街。在四處悠揚的鳳簫樂聲中,計時的玉壺流光閃閃的轉動著,魚龍形的彩燈也彷彿在夜空中飛舞。

  美人的頭上都戴著亮麗的飾物,盛裝打扮,她們一邊說話一邊歡笑,帶著淡淡的香氣從人前經過。我在人群中尋找她千百次都找不到,不經意的回頭一望,卻看見我找的那個人獨自站在燈火幽暗的地方。

說明:此詞是辛棄疾婉約詞的名篇。上片寫燈節的熱鬧氣氛,從半空的燈火,到地上的彩燈百戲、寶馬香車,描繪了一幅聲光交織、熱鬧不已的夜遊畫面。下片先寫麗妝女郎笑語盈盈的離去,接著筆鋒陡轉,寫作者尋覓一夜的「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幽寂獨處。這種幽獨與前面的彩燈華飾形成了強烈的對比;非凡的場景,是在襯托燈火闌珊處的冷落;那笑語歡快的一群觀燈者,是襯托「那人」的孤獨清高。梁啟超說:「自憐幽獨,傷心人自有懷抱。」「那人」的形象,何嘗不是作者自身的寫照!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把「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列為「古今成大事業、大學問者」所必須經歷的第三種境界,說明一篇文學佳作,常常不止於其所塑造的藝術形象所具有的感染力,還可以給人在這之外豐富的聯想和深刻的啟示。

 第五課    琵琶行并序

※一字多義比較

字形

字義

詞例

音( ㄧㄝˋ )

() 聲音悲淒滯塞

泉流水下灘。

音( ㄧㄢˋ )

() 通「嚥」

他被罵得眼淚直往肚子裡

音( ㄧㄢ )

() 咽喉

喉。

音( ㄒㄧㄤ )

() 互相

1.逢何必曾識。

2.母親和姨娘反而成了患難依的伴侶。(琦君〈髻〉)

3.守望助、兩地思。

() 遞相,表示更迭、輪替

1.吾本寒家,世以清白承。(司馬光〈訓儉示康〉)

2.父子傳、代代傳。

() 代詞性助詞指動作施作的對象

()指代第一人稱「我(們)」:

1.移船相近邀見。

2.兒童見不識,笑問客從何處來。(賀知章〈回鄉偶書)

()指代第二人稱「你」:

1.迎不道遠,直至長風沙。(李白〈長干行〉)

2.實不瞞、見恨晚。

()指代第三人稱「他」:

移船近邀相見。

音( ㄒㄧㄤˋ )

() 占視

面算卦。

() 輔助、幫助

夫教子。

() 面貌

清秀。

() 官職名

、丞

() 命令差遣

1.酒,使快彈數曲。

2.僕過湘江,緣染溪,斫榛莽。(柳宗元〈始得西山宴遊記〉)

() 命名

1.曰〈琵琶行〉。

2.名、命題。

() 以為

不凡。

() 生命

、博、謀財害

() 命運

、宿、生死有

() 上對下的指示

、奉、臨危受

※形近字辨析

字形

字音

字義

詞例

ㄈㄤˇ

船的通稱

1.東船西悄無言。

2.、畫(裝飾華麗的遊船)

ㄈㄤ

官署名

十三學得琵琶成,名屬教第一部。

街道、里巷

間。

小規模工作場所

、工作

仿

ㄈㄤˇ

依樣加以模擬、學習

仿仿效、仿古、仿冒。

年紀相仿

ㄈㄤˊ

損害阻礙

害、礙、不、無

ㄢˋ

暗地裡隱密地

尋聲問彈者誰。

幽深的

別有幽愁恨生。

ㄢˋ

暗淡沒有光澤

淡、然失色(黯淡而失去光彩)

頹喪感傷

然神傷(心神沮喪,神情憂傷)然銷魂(心神沮喪好像失去了魂魄)

熟悉、知曉

1.姑食性,先遣小姑嘗。(王建新嫁娘詞)

2.、不水性。

 

※延伸閱讀

      

      買花    白居易

  帝城春欲暮,喧喧車馬度。共道牡丹時,相隨買花去。

  貴賤無常價,酬值看花數。灼灼百朵紅,戔戔五束素。

  上張幄幕庇,旁織笆籬護。水灑復泥封,移來色如故。

  家家習為俗,人人迷不悟。有一田舍翁,偶來買花處。

  低頭獨長嘆,此嘆無人諭。一叢深色花,十戶中人賦。

  語譯:京城的春季將要過去,大街小巷來來往往著喧鬧不已的車馬。都說是牡丹盛開的時節,呼朋引伴、爭先恐後地趕去買花。花的貴賤沒有固定的價格,買花者給錢的多寡,是依照花的品種是否容易得到而定。鮮豔的紅花一百朵,價值二十五匹帛。在花的上面張起帷幕遮蓋,周圍還編起籬笆保護。為花枝灑上水,給樹根封上泥,移栽過來,顏色依然如故。家家以弄花為習俗,人人對此執迷不悟。有一個種田的老漢,偶然來到買花的地方。看著這一切,不禁低下頭深深地嘆息。只是無人能理解這聲嘆息代表的意義。一叢顏色濃豔的牡丹花,花價足抵得十戶中等人家所納的賦稅。

  說明:此為此為白居易的新樂府詩作品,是〈秦中吟〉第十首,透過對「京城買花」及「田舍翁之嘆」的強烈對比,揭露出當時社會存在的矛盾,具有高度社會寫實價值:富者買一株牡丹的錢,就相當於十戶中等人家的賦稅。換句話說,這是一種剝削與被剝削的關係,而當人人都陷在這種情況並執迷不悟的同時,又有誰能夠體會田舍翁那聲長嘆背後所隱含的深意與沉痛呢?

跳至網頁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