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教學資料 / 漁父

 

 

壹、國學常識

 

(一)作者簡介

愛國詩人──屈原

字號

名【     】,字【       】

時代

【         】楚人

生平

1、    為【            】貴族,事楚懷王,為【             】,頗得寵信。

2、    政治上主張聯齊抗秦,受親秦派【      】等人排擠、詆毀,終被疏遠。

3、    楚頃襄王時被流放,作【           】、【            】、【          】等作品表明忠君愛國之情。

4、    秦國攻破楚國郢都後,屈原投【      】自盡,以身殉國。

著作

著有〈離騷〉等二十五篇

(二)文體簡介:楚辭

  

【          】時代至西漢初年

  

以【               】流域為主,【             】文學代表

  

1、    屈原忠而被讒,遭到流放,作〈離騷〉等作品,藉此抒發己志

2、    楚人宋玉、唐勒、景差,及漢代賈誼、淮南小山、東方朔等人競相仿效

  

宋‧黃伯思《翼騷序》:「屈、宋諸騷,皆書楚語,作楚聲,紀楚地,名楚物,故可謂之『楚辭』。」故「楚辭」可是為文人以楚地特有的音律、詞彙、事物,藉以抒發個人情感的詩歌。

  

西漢【             】編屈原、宋玉及漢人仿作成篇,稱為《楚辭》,共十六卷,但已亡佚

  

東漢王逸《楚辭章句》是現存最早最完整的注本

名篇舉隅

      

1、    篇幅:中國文學史上第一長篇抒情詩

2、    時間:約寫於楚懷王時,屈原被讒毀而離開郢都

篇名意涵:(1)               】、(2)                

4、    內容:前半是詩人對以往歷史的追溯,自敘身世、名字由來,強調秉性純美,闡明政治觀點和立場;後半寫詩人對理想的追求

後人以此代表《楚辭》,而楚辭體又稱【             

        

吸取楚地民間神話,利用【             】形式寫成,以五言、七言為主。

2、    篇目:東皇太一            、雲中君          、湘君           、湘夫人              、大司命            、少司命           、東君         、河伯            、山鬼        、國殤                       、禮魂              】。

       

多四字句,通篇用問話口氣,一連提出一百七十多個問題,內容涉及天文地理、神話傳說、歷史故事、楚國政事及詩人自己的生活

  

1、    具有顯著而濃厚的地方色彩

2、    句式散體化,多用語氣詞

3、    濃厚的【            】色彩

巧妙運用比興手法:王逸〈離騷序〉:「〈離騷〉之文,依《詩》取興,引類譬喻,故善鳥香草,以配忠貞;惡禽臭物,以比讒佞;靈修美人,以媲於君。」(語譯:〈離騷〉一文,如《詩經》一般以「興」的手法來聯想,以相類的事物加以比喻。所以文中以美好的鳥兒與香草來比喻忠貞的臣子;粗鄙的禽鳥與惡臭的物品來比喻小人奸佞;以有靈智遠見的人與美人來比喻國君。)

5、    篇幅與語言形式上的變革:由四言至【            】

 

貳、課文深究

寫作背景

屈原,一生經歷楚威王、楚懷王、頃襄王三個時期,此時正是戰國七雄並起的時刻,而當時七雄之中,以秦、楚兩國是最有條件統一中國的國家,楚國當然就成了秦國的主要攻擊對象。當時「天下方務於合縱連橫」,鬥爭激烈,「橫成則秦帝,縱合則楚王」,意謂若連橫成則秦統一天下,若合縱成則由楚稱王天下。屈原處於這樣一個時代,貴族出身的他,一方面接受北方文化思想,一方面保留傳統的南方文化;懷著一股忠貞的愛國之志,卻在政治上屢屢受讒遭挫。貶放江南後,頃襄王始終沒有召他回朝,每天孤獨地在沅、湘二水之間輾轉流離,披髮吟誦。於是寫作漁父一文,於文中闡明其志,寧願餵魚,也絕不向小人妥協,不與那些無恥之徒同流合汙,只為了保持清白的節操,抒發出屈原【               】、【               】的偉大襟懷。

課文內容

【第一段】

     屈原既放,游於江潭,行吟澤畔,顏色憔悴,形容枯槁。漁父見而問之曰:「子非三閭大夫與?何故至於斯?」屈原曰:「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是以見放。」

  漁父曰:「聖人不凝滯於物,而能與世推移。世人皆濁,何不淈其泥而揚其波?眾人皆醉,何不餔其糟而歠其醨?何故深思高舉,自令放為?」屈原曰:「吾聞之,新沐者必彈冠,新浴者必振衣;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寧赴湘流,葬於江魚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塵埃乎!」

 

【第二段】

 

     漁父莞爾而笑,鼓枻而去,乃歌曰:「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吾足。」遂去,不復與言。

 

跳至網頁頂部